tags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category
password
icon
第二个工作也顺利接收了,依然是MNRAS,坏消息是正好赶上了他们开始收版面费了,11页的文章收了2000多英镑,真贵啊。是24年6月份接收的文章,现在再回头来稍微总结一下。
这个文章也是活动星系核领域的,主要研究的是类星体的光变行为,出发点是试图寻找一批直接和黑洞本身关联的光变事件。得益于ZTF高频率的监测,我们获得了非常连续的光变曲线。同时结合约10年前的SDSS光谱和19年我们申请的GTC的光谱,我们研究了他们宽线区的变化,吸积状态的变化,以及Baldwin效应。结论为,我们样本中大多数的光变主要归因于吸积效率的改变。其中发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光变事件是SDSS J1427 + 2930,它的光变曲线非常像一个典型的潮汐瓦解事件,但是它很大的黑洞质量(~1E8 solar mass)超过了Hill质量极限,因此它要不是一个很极端的潮汐瓦解事件,要不就是由于其他突发吸积过程引发的耀变,有些理论解释为是宽线区云团破裂掉入黑洞引起的,但其中一大问题就是角动量,在黑洞附近的小尺度范围内,角动量耗散是比较低效的。说起来一个有趣的事是,AGN光变研究领域的人们把类似这个的光变事件都叫做ANT(Ambiguous Nuclear Transients)翻译过来是未知的核瞬变源。就有点令人无语,它既不指向任何物理过程,也没有明显的观测分类特征,只要是和已知的几类典型光变曲线不一样的都可以叫ANT。感觉还不如单独研究,单独对比。不得不再次感叹,天文学真是很粗糙的一门科学😮💨。

这个图展示了样本内AGN在两个时期间的Bladwin效应,与经验关系符合的很好。